伏羲社区|八字算命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八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我们常说的「八字」,也就是代表出生年、月、日、时的八个字,是由传统历法中的天干与地支组成。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 10 个;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 12 个。

传统文化的 12 生肖,即是对 12 地支的映射,比如午马、未羊、戌狗、亥猪。

而以天干配地支,就形成诸如「甲子」、「乙巳」、「戊戌」这样的干支代号,以 60 枚为一组循环——从「甲子」到「癸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甲子」。

干支组合,用于记录年、月、日、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是东方玄学领域用于推算命理、星宫的重要依据。

我们常说的「本命年」,就是地支的 12 年周期;而「换大运」则是天干的 10 年周期。古人认为,这两个周期在人生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

那么,这样奇妙的干、支组合,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在中国民间传说里,「干支纪年」最早来自上古时代,由黄帝手下的大挠氏所创。据说他「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支)。」于是,在其定义最初的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就成了华夏民族最早的时间开端……

但是历史上是否真有「大挠氏」这个人呢?如今已不可考。甲子历法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神话与宗教的「添油加醋」,早已不是它的本来面貌。

不过,到了近代的考古学界,却逐渐有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

1929 年,时值美国华尔街大崩盘,全球经济进入一段黑暗时光,为后来的二战埋下伏笔。而就在这决定性的一年,中国有位名叫郭沫若的年轻学者,突然发表了一篇关于「甲骨文」的研究论文。

郭沫若与毛泽东

提起郭沫若,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他的《女神》,他曾因为这部作品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郭沫若对甲骨文也是大有研究,甚至造诣极深(他曾因此而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

他的这一篇论文,就叫《释支干》。郭沫若尝试从甲骨文研究的角度,去考证、探求:天干、地支到底从何而来?

六十甲子,本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不料郭沫若却在这一篇论文里,提出一个震惊四座的结论——所谓天干地支,竟很有可能是上古时期「中西结合」的产物!

#前方高能#

郭沫若通过举证、推理,认为天干地支的「天干」部分,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当然是华夏本土的象形文字;但是对于「地支」的部分,却极可能是来自古巴比伦文明的「舶来品」——且这个舶来品,竟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星占学」色彩……

下面摘抄一段原文:

(注意哦,这可是大文豪郭沫若写的)

一、十二支乃固定於黃道周天之壹環帶,與天體脫離;

二,後進者乃十二等分,每支各三十度;

三、十二支依子、醜、寅、卯之順序由東而西(即由右而左),與日月五星之運行相反,故古用歲星紀年時,有太陰太歲之虛設以為調劑。

由此三事可知中國古代之十二支實無殊於西方之十二宮。

西方之十二宮環帶在其脫離天體而成為三十度之十二等分之前,實為黃道周天附近之十二星象,十二宮名與星名猶全然相合。後因歲差之故而與天體脫離,於脫離自天體之後,始成為十二等分。

……

十二地支、十二星座与东方二十八星宿之对应关系

最后,郭沫若得出结论:

一、十幹乃中國古代之次數,其起源甚古,別無何等神秘之意義。由次數應用為表示壹旬之日次,故有十日之名。後因簡單之十個文字,每旬循環,易於混淆,乃與十二支相配而成三旬制若六旬之紀日法。幹支遂緊相配合而成為時歷上專用之文字,其神秘性亦因而逐漸獲得。

二、十二支文字本黃道上十二恒星之符號,與巴比倫十二宮頗相壹致,初似專為觀察歲星而設,後乃用為日月合朔之標準點。

三、十二支環麗於天,其次序循環無端,本無所謂順逆。其所以逆轉者,乃挪用為十二支文字時與歲星運行之方向適取正反之次序。至其所以如是者,當出於故意,蓋防與實際之星符相混也。

四、十二支始於子,此可與巴比倫之十二宮之始於金牛座者相同,蓋制定時期乃春分點在金牛,秋分點在天蠍座時也。其年代約當前 4400 - 2200 年。故十二辰之輸入或得其暗示而另行制定者,至遲當在前 2200 年前。

五、漢人種自古有西來之說,近年瑞典安特生博士於河南仰韶、甘肅新店等地,發現上古時代之彩陶,與發現於巴比倫之素沙(Susa)與中央亞細亞之安腦(Anau)等地者同壹系統。其交通時期,據諸家推算約在前 4000 年代。

六、巴比倫之星歷系殷之先人由西方攜來,抑系西人於殷代時之輸入,此事殊難斷論。

七、十二生肖始見王充《論衡》,然此非創於王充,亦不始於東漢,西漢時已有之。此生肖之制不限於東方,印度、巴比倫、希臘、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無出於公元後 100 年者。意者此殆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

八、分野制創於巴比倫之古代,以十二宮配十二國土。中國之分野說--十二州之說,大抵當與十二支同時傳來。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跟我开始一样,「大跌眼镜」呢?曾写出《女神》这样满怀浪漫主义新诗的郭沫若,竟然还有如此 hardcore(硬核)的一面,能写出如此深不可测的考古兼星占学术论文!

如今再回顾他的《女神》,虽在当时表达的是进步思想,但也是借用了中国上古神话之原始素材。在浪漫的新诗外表之下,其实是有着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研究积淀……

《释支干》原文较长,而且相当艰深、晦涩,我就不一一摘抄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来参照。但总之,郭沫若在《释支干》一文中,强烈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天干地支中的「地支」,实际很有可能是来自异域的文化,也就是巴比伦地区的「黄道十二宫」星历符号!

且他进一步考证,所谓的「十二生肖」之图腾,也很有可能并非华夏民族之原创,而是来自印度文明(图腾有所变动,是因为中途经过改良),而若再往上追溯则仍然是起源于巴比伦、苏美尔文明之产物……

而要说起巴比伦、苏美尔,则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地方。我们知道,周杰伦的成名曲《爱在西元前》,所采用的素材就是这一片广袤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动漫迷们熟知的吉尔伽美什英雄王,就是苏美尔时期的一个国王(苏美尔后来被巴比伦吞并)。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占星术(ASTROLOGY),即是起源于这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 18 至公元前 16 世纪,古巴比伦王朝出现了有史可鉴的第一份天体预兆之楔形文字手稿。公元前 5 世纪,巴比伦人更是首先绘制出了「黄道十二宫」之星图。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占星术开始从巴比伦传播到希腊、埃及与印度。

今天流行文化中的西洋星座,其名称与符号系统是来自古希腊的占星学(著名动漫《圣斗士星矢》也是取材于希腊神话,堪称中国 80 后首次接触星座文化的重大文化事件),而更早仍是应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人类最早建立文明之「软实力」的光辉体现……

那么郭沫若在 1929 年所做的研究,其结论是「十二地支」有可能来自古巴比伦的舶来文化,是否也跟这一段「占星术」的发展历史有关,甚至可以相互印证呢?这就非常惹人遐想了。(其实,这一个话题,会牵扯到一个更加宏大的历史疑点,就是「夏朝」真的存在吗?「夏」与拉丁语系「summer」是否同源于「苏美尔」?这个前沿课题,在考古界、学术界其实是有着更大的争议……我们限于篇幅,就不多展开。)

不过,郭沫若的这一个非常前卫的论证,在当时及后来的学术发展中,也曾遭到非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当然,不排除很多质疑者也是抱持着某种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先入为主」式成见……

所以到最后,天干地支到底是怎么来的?正统学术界至今尚无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公论」。而郭沫若那一篇惊世骇俗的《释支干》,也渐渐被埋没在了斗转星移的历史尘埃之中,被大多数人遗忘。

只不过,在实战的过程中,我们的确发现东方「十二地支」与西洋「十二星座」有着极其严格的对应关系——

中国生辰八字的月令划分,是以 24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为十二地支的节点(简称:节令),本质上就是对「黄道十二宫」的 12 等分。而对于另外 12 个间杂的节气(简称:中气)而言,即:雨水、春分、谷雨……等等,则刚好是西洋星座之双鱼宫、白羊宫、金牛宫……的起始点!

24 节气,其本身就是对黄道十二宫的 24 等分。其中的奇数位可用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界定,偶数位则可用于西洋文化之白羊、金牛、双子……之十二星座划分。如此之巧合,你很难不认为,二者极可能是「同源」的。

最终,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八字命理所用到的「天干地支」,看似原产于中国,但其实它背后是有着无比复杂的考古学脉络,很有可能是来自上古时期,巴比伦、埃及、印度、华夏等多个大陆文明之间「交流」与「杂糅」的产物。并且最终,它仍能与西方世界的古希腊星座系统呈现诸多暗合之处……

命理学是研究时间周期的学问。而人类对一切「周期」的度量,最终都是以天体运动作为最宏观的坐标系。

公元前 3 世纪,印度佛教大举进入中国。而当时与宗教同时传播进来的,则是所谓的「五星术」。这一支占星术,是来自印度原有的星占学,结合巴比伦、希腊之影响,最终熔于一炉的产物。今天我们知道的「二十八星宿」,其实就是源于印度。而这一支占星术,逐渐发展成「七政四余」(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共七星;四余:紫炁、月孛、罗睺、计都,为四虚星),又名「果老星宗」,是在印度五星术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中国本土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等思想,再进一步「杂糅」的成果。而到了后世,「七政四余」被简化成「十八飞星」,再进一步简化成今天的「紫微斗数」,在当代的香港、台湾等地区风靡一时……

韩愈

唐代诗人韩愈,曾有一篇诗歌《三星行》,写道:「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三星各再天,什伍东西陈。嗟汝牛与斗,汝独不能神。」这一篇唐诗,写的就是韩愈他自己的「星盘」,当然是基于东方二十八宿的星盘。由此可见,在唐朝时期,所谓「五星术」曾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某种主导性的地位,以至于韩愈对自己的「星盘」如数家珍,甚至还创作成了诗歌。

而这位大诗人韩愈,后来给另外一位名士写过墓志铭。他写道:「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这就是命理学界著名的《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而这一篇墓志铭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虚中——真正「八字命理学」的始祖!

李虚中

李虚中走了与印度五星术不同的另一路线。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开创了今天我们所称的「命理学」。在当时的年代,他可算是国人「自主创新」的一大典范——以「命理」取代「星盘」,直接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的东方玄学体系发展……(关于李虚中的情况,我们日后会详细介绍)

中国真正土生土长的「八字命理学」,虽然也是用到了「天干地支」作为时间度量的坐标系(彼时,天干地支早已完全融入而成为中国本土的民族文化内容),但却与印度「五星术」有着迥然不同的结构——前者完全抛弃了所谓「星盘」的概念,而单纯凭借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推导,就可以实时演算出当事人一生的「运势」……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八字命理学」才是严格的「理学」,就因为它是真的完全靠「计算」来推导。而紫微斗数、七政四余乃至西方的占星术,都仍属于狭义的「星盘法」,其要点在于天宫图内的观测与匹配,而少有「计算」的成分。(当然,东方的「星盘法」在排列星盘之时,所用到的时间坐标,也仍然是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八字」。)

「命理学」与「星盘法」,很难说哪一个更好、更先进。只不过,「星盘法」是来自异域的成分更多,而「命理学」则与中华大地原生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崇尚中和为美的儒家文化靠得更近。

这两条脉络,就像华山派的剑宗与气宗,彼此不分伯仲,亦像是阴与阳的一体两面,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里交相辉映,各自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因为「八字命理学」无需排列星盘的简便性,最终到明、清乃至近代时期,还是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所以,回到开头的话题——「八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吗?」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真的无比复杂。

如果说「八字」作为一种单纯的历法,用来标注年、月、日、时,那么根据郭沫若的考证以及其他论据,「八字」很有可能是来自一种上古时代的文化交融,有鲜明的古巴比伦文明之痕迹(甚至还有埃及、印度)。

但如果「八字」作为一种论命、预测的学问,则又要花开两枝——存在「星盘法」与「命理学」两个流派,前者是来自古印度的五星术演变而成,盛极于唐朝,并最终形成今天的七政四余、紫微斗数;而后者则是与易经、阴阳五行与儒家思想结合,最终变成完全抛弃星盘的一种「计算引擎」。

我们所讨论的「命理学」,系由唐代的李虚中开创、宋代的徐子平继承(其实是继承中又有颠覆,以后会说到),再逐代发展成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八字论命」……

很复杂对吧。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复杂。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