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社区|中华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读书四字真诀与处世之道……

一个民族要成就真正的振兴,并保证持续性发展,则必须依靠其深远的文化底蕴,以及前赴后继的传承与弘扬。然而,悉逢大变革的转折时点,中华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

读书方法(1)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提出“圣人以百姓为刍狗”;西方天演论亦提出“物竞天择”;周易乾卦有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作为注脚。由此可见,这些真理告诉我们“自然界离不开相互竞争之规律”,谋生要竞争,读书要竞争。

书既然要读,不管未来能否取得学位,或取得什么学位,不识字,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决不可甘做文盲,甘做没文化之人,就算发了财也不馨香。

现在讲不是应否读书,而是讲用什么方法读书,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个人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有的要多攻书本,有的宜多攻实验。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有一条大家必须要遵守的,这就是“勤”,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读书求学,如要出成绩,实在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去读去做,有了勤作为基础,就可以研究具体的方法。

读书方法(2)

话说学过的要想,在想又再想,想为什么这样定下来,其理论是否合理,如合理,合在何处;如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何处,为什么不合理也要立论等等。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什么是罔?罔者诬罔也,不得事物之义而罔罔然,自以为是。因此,要学即要思,思然后入脑,得以其义后便能应用。

读书方法(3)

如何钩法?就是将读书心得或扼要点钩出来,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翻查。如若干年前对某一问题,自己曾记写下的心得,或作过的评论,今日看来,当时的见解心得是否有误。

又于写文章时,翻阅过去的读书记录,可以选出来引经据典,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是很实用的,这样积存下来,对自己学问的增长有很大帮助。

读书方法(4)

学过的东西不一定是对,或者书本的东西,当时写书的年代是对的,到今天是否过了时,不可墨守成规,不可教条主义,要能切合时代去研究、去作结论。不过还要注意!变是有一定条件的,不可随意变,以为能将前人的立论变过来,甚至翻案,这是大谬。

凡事要变,同时也要不变,易经的意义也是如此,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唯物辩证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没有错!但在这一条真理中也有不变的,这里所指的是质变,质变不是一下子就变的,是经过长期量的转变,而到突变、突发、爆发的顶点,然后才能质变,那时才是真正的变。

在长期的量变中,质未变也不能说这是变,宏观上说这时是不变的,在质方面来说,是不变的,所以,不可以常说变,也不可以常说不变,对前人研究的结晶,应要多加推进,变的意义就在于此。

举书法为例,你无论学什么派的书法,到相当时日就要脱颖而出,写成自己的面目风格。常观近人学某大师的书法,但始终都跳不出大师的手掌之中,这是失败的,必也。虽不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也要跟大师各有各的面目风格,各有各的好处,这才算会变,才算成功。

处世之道

读书与谋生的实践应用

我们为大家介绍过读书的四字真诀“勤、思、钩、变”,仅懂方法还有嫌不够,必须清晰了解当今的市场走势,以及制定适合自身的应变策略(读书与谋生)。

今之学校,予人文凭与学位,以证明学生有一定之知识水平,可以出而问世。不论是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手持文凭得俸禄若干,位得某级… 形成这样的制度,本无可非议,无此制度则政府、机构、企业如何用人呢!这些制度已为全球公认矣,不容改变,亦不需改变。

不过我们知道,同在一所学校,同一班级的同学,其天资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方法皆各有差异,高下不同,令人惊异!此无他,缘于每个人的慧力、胸怀、量度、背景及体质之不同,则其发挥出来的效果亦不同。

再者,资本主义社会尽量发挥人的竞争性,此本甚残酷者,但亦有其文明之一面,有竞争,则人的才智、体力得以发挥尽致,而且社会效益、资本效益亦大,社会才得以向前发展。

谋生方面,亦五花八门,路子甚多,有了学士、硕士、博士文凭,受一定高待遇,成为夹心阶层、专业人士,受社会所尊重。于是人多向此路引,此路不通,又可向其它路引,可以奋斗成为资本家,登上社会的最高层,总之说不尽的路子可引。

因此,读书不成,或无条件读书的人,入社会做事,从生活生涯中取得学问,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纵观全球大亨有多少是读书人呢?可以断言,多非读书人,当然这些富豪并非不识字,只是非知识分子而已,他们的成功又何弱于博士们呢?博士们还是听命于他们。

文凭制度、学位制度已不容改变,表示你有学问,首先要有学位文凭,这是一种世俗的见解。其实一个人的学问与文凭学位无大关系。

上回我们提及过陈寅恪,他全无文凭学位,在应聘清华大学教授时,连自己的著作也没有,只凭大名鼎鼎的学者梁启超力荐,而清华大学摄于梁氏的声望与学术地位,才勉为其难地录用了陈氏,这样虽传为美谈,但毕竟是较为罕见的例子,不足为法。

按照当今社会的市场状况,非取一二张文凭学位不可,如想要当专家学者,当专业人士,只好向此路引。不过以经验来说:

第一,有文凭者每多滥竽充数者。

第二,即使有某科文凭者,而其成名与学问成就,每每与其文凭无关。例如鲁迅是海军学院的,但他却以文学著名,这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第三,考大学、考学位这条出路,已经成为当下之人生运作模式,但以目前的教学制度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试问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真正学到了什么知识?混文凭学位者比比皆是,博士、MBA、EMBA一大批。

读书与谋生,本不应拉上太大的关系,应该是为自己对某科有兴趣而作报考,不管此一科的就业机会如何,入息如何,只力求在此一科中有所发明或发现,从而能对社会国家有所贡献,则人生一世也不至于辜负时光,这是最高尚的读书方针。

其次,不管什么科目,只要此一科的出路好,入息多,就选择此科去读,这是功利主义的方针,此亦无可厚非。即使自己对此科无兴趣,也必须读此科,现实社会,现实人生,本非错误,但如说到对学问的成就来说,前者应强于后者。

当今社会,当今市场,传统文化的流失越来越严重,80后、90后、00后,一代不如一代,其后果真不堪设想,此乃中国人之悲哀!如今中国人富裕起来了,有了钱,读书条件非常优越。

因此,我们更应该要去读书求学,不一定要读什么名牌大学,考什么高学位,而应倾全力去读自己爱读的书,研究自己爱研究的学问,这样当可以做出成绩,突破一些学术难关。可惜!现今的有钱人不爱研究学问,而爱研究学问的又没有钱,天意难明,夫复何言!

我们必须正视读书求学之动机,究竟是为了功利,还是为了学识,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后代引导一个正确方向。

为功利去读书是错误的,应该为真正的知识去读书,原因金钱不是永恒的东西,随时都有失去的一天,而知识则不同,一旦拥有将永远留在你的身体里,此道理一说就能明白。

我们应知“对财富的尊重是虚伪短暂的,对知识的尊重才是真实持久的”,读者明鉴也!

未完待续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