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社区|【原创】风水文化形成的八个历史阶段……

中国风水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发展到目前多元的百家争鸣之势。笔者梳理了从上古时期的巢栖窟居,商周的占卜预测风水,秦汉时期的八宅风水,唐宋元明的百家争鸣,清朝民国的江湖时代,风水文化一路走来曲折而漫长,总体来说大体经历了八个历史阶段。

一、巢穴居住的原始风水阶段

中国风水文化最早萌芽于古代的原始风水,相传上古时期人们“夏则居橧巢,冬则居营窟”。我们现在北方人居住的窑洞就是原始人类穴居窟居的产物。它有三大优点:一是安全环保,利于健康;二是冬暖夏凉,四季皆宜;三是经济实惠,易于建造且代价低。南方人居住的高脚楼则是原始人为了避免水灾和猛兽,栖息于树的居住形式,后来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吊脚楼。也有三大特点:一是防虫蛇叮咬;二是防水隔潮;三是防猛兽袭击。这是中国上古最初的原始风水。它的居住方式主要是从人们安全、实用、方便的角度考虑,其中并没有什么文化可言。

二、依山傍水的氏族风水阶段

原始风水经过漫长的进化就形成了后来的氏族风水。六七千年前的氏族社会,人类由原来动荡不定的游牧、采集、渔猎生活,逐渐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农耕生产生活。为了生活和劳动的便利,人类开始择地而居,过上了母系氏族的群居生活。从仰韶文化的遗迹看,氏族村落大多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平台地上。著名中外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片面临浐河的平台地上,南依白鹿原茂密的林木,北临浐河清澈的河水,人们就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遗址,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组成,是一个大型的依山傍水的氏族居住地。还有龙山文化遗址,大多也选择在近水向阳的平台地上营建氏族居住地。这种选择居住地的共性特点是依山傍水,避风向阳,是中国风水文化藏风聚气的雏形,这是所谓的氏族风水阶段。

三、商周卜卦的预测风水阶段

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当年率族人从陕西彬县向南迁居岐下周原时,就占卜预测当地的风水吉凶。据《史记》记载,周成王住在丰邑,派召公再去洛邑测量,目的是为遵循武王的遗旨。周公又进行占卜,反复察看地形,最后营造成功,把九鼎安放在那里。这是中国人最早用《周易》卜卦方式预测居住选址。《书经·周书·召诰》也记载:“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丰。惟太保先周上相宅,越若来,三月。唯丙午出,越三日,太保朝至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这是说:周成王于二月二十一日早晨,自镐京来到丰后,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先行到洛阳勘察,至下月初召公又来到洛阳,占卜得吉,并开始营建洛邑。

召公与周公用《周易》卜卦的方式预测洛邑,相宅于湹涧之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卜卦选择宅地风水的先例。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洛阳附近相继发现了多处商周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由此看来是西周人将《周易》预测理论用于宅地勘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测风水阶段。

四、秦汉东晋的格局风水阶段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公元219年的秦汉时期,古人就开始相宅、相墓。所以,学术界认为秦汉时期是中国风水文化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也是中国风水由西周时期的卜卦预测宅地向实地相宅、相墓的转折时期。秦汉风水文化是从《周易》后天八卦的爻变和洛书九宫图产生的八宅风水学开始的。八宅风水分东四宅和西四宅。东四宅:开震、巽、坎、离门;西四宅:开乾、坤、艮、兑门。汉代风水大师王充在《论衡·四讳篇》中说:“夫之四面皆地也,三面不谓之凶,盖四面独谓之不祥,何哉?”讲的就是八宅风水学的雏形,八宅风水的创立使我国阳宅文化有了一个完美的格局,至于它究竟为何人所创立,目前尚无明确记载。

东晋杰出的文学家、风水学家郭璞(生于公元276年,卒于公元324年)撰写了具有古代科学思想的《葬书》,奠定了中国风水文化——葬乘生气的理论基础,使阴宅风水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郭璞的这一重大贡献使其成为了一代风水名家,而且倍受后世风水界所推崇,被尊为东晋之后中国风水文化之鼻祖。郭璞《葬书》理论的独一无二,后被皇家收为“禁中御函秘书”,只限于皇宫大内御用,一概不得外传。

总体来看,在秦汉到东晋时期五百多年间,中国风水文化形成了格局,为阴宅和阳宅风水文化的分流与体系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中国风水文化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里程碑。

五、唐代杨益的风水普及阶段

关于风水,古典小说《说唐》中提到一桩事情。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行军途中曾小住一员外庄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军师徐茂公为员外家看了一处墓地,他有心使坏,就为其选了一处“五虎群羊”的凶煞之地。对主人说:这是一处上好绝佳的“五凤朝阳”之地,子孙后代世世荣昌发达。员外听了心里很不踏实,正好有一天陪太宗皇帝散步。他对太宗皇帝说:徐军师为我选了一处风水上佳的墓地,请太宗皇帝顺便瞧瞧。到了那个风水宝地,太宗皇帝一看暗吃一惊。这明明是“五虎群羊”的凶煞之地呀!为保全军师面子,太宗皇帝灵机一动说:“好啊!这真乃是五凤朝阳的风水宝地啊!”那员外赶忙跪在地上叩谢皇上恩典。古人认为即是不好的风水,经皇帝金口玉言这么一封,就会变成风水宝地。

民间也流传有袁天罡与李淳风当年给唐太宗李世民选墓穴的故事。袁天罡选好地穴,在中心埋了一枚铜钱。后来李淳风去那里确认,他在穴中心下了一根银针。说来神奇,银针正好从铜钱的眼里穿了过去。当然这只是历史传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风水学流行于皇亲贵族,服务于文化高层,连太宗皇帝也谙熟此道,更何况将相大臣。由于皇家的高度重视,风水才被民间百姓所推崇。

唐僖宗时,杨公将风水文化普及到了民间。杨公,名益、字筠松,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及天象观察、皇族祭祀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规划部、国家天文台、国家祭祀主管等,集多重职务于一身。他在风水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公元875年黄巢兵起,881年起义军攻下京都长安。为避兵祸,杨益私携御库秘籍《郭璞·葬书(禁中玉函秘书)》逃离长安,向南逃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境内,寄宿黄禅寺,在那里收徒讲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此中国风水文化从宫廷大内走向了民间。杨益潜心研究,发展实践风水之学二十多年,并传授堪舆秘术,匡正扬善,救贫扶弱,服务桑梓,德艺双罄,神州闻名,千古流传。杨益就这样把风水文化传播普及带到了民间,并在八宅风水的基础上,创立了三合派风水。因此,江西派风水被世人视为正宗之学,这是风水文化走向民间的普及阶段。

六、陈抟邵雍的风水振兴阶段

从宋·范晔的《后汉书·艺文志》中可看出五音:宫、商、角、徵、羽相宅。其曰:“宅有八术,以六甲名教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故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水胜火,火灭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这里的“宅有八术”就是八宅风水理论。随着历史的变迁,到北宋时期就形成了江西和福建两大风水派系。宋代易学研究最有名气的陈抟老祖和邵雍(康节),他们重新给八宅风水注入了新的内容。特别是邵氏的《梅花易数》为八宅风水学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等多种相法。《八宅》属于其中“向”的理气相法,是由后天八卦和洛书发展而成的。八宅风水主要把住宅按坐向,分为东四宅和西四宅,同样把主人分为东四命和西四命,由宅子正中将它们分为四吉位:长生(贪狼)、延年(武曲)、天医(巨门)、伏位(辅弼);四凶位:绝命(破军)、五鬼(廉贞)、祸害(禄存)、六煞(文曲)。八宅风水在民间的阳宅堪舆中实用较广。其中的阳宅三要:门、主、灶,被视为经典。据说,八宅风水高层次的理论始终只在极少数人之间秘传。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易学飞跃发展的鼎盛时期,经学有朱熹《周易本义》、预测学有邵雍的《梅花易数》、命理学有《皇极经世》、风水学有《八宅风水》。所以说,宋代是中国风水文化发展的振兴阶段。

七、风水文化的百花齐放阶段

到了元朝、明朝时期,风水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门派林立、各种风水著作争相问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周易·系辞》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家争鸣带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崭新文化思想氛围,风水文化一时走入了大繁荣阶段。由于各派系学说的各抒己见,门派之间的自相攻击,渐渐地为中国风水文化掺进了不少的糟粕。不过元、明两朝对风水文化是非常重视的,从北京紫禁城的风水和坐向、故宫和天坛的构建看,风水文化到了元、明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元朝的脱脱(回族人)丞相,将《周易》文化列入国家重点文化。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不但神机妙算,而且对风水学有很深的造诣,并有论著《堪舆漫兴》留于后世。这是中国风水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阶段。

八、风水理论的江湖文化阶段

从清朝到中华民国时期,中国风水学进入一个典型的江湖化时代。所谓的“江湖化”,就是根据一个门派的理论或说法,形成一种操作方法或者风水学说。江湖风水师没有固定的理论基础,也没有严格的做法和风水术,从事这种江湖化风水活动的风水先生,也被称为江湖风水先生。由于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各个门派相继以古人名义出版了不少鱼目混珠的假冒风水著作。从而给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掺进了不少泥沙和糟粕。现行的八宅风水、玄空风水、三合风水、奇门风水、过路阴阳风水等等,到底哪一家是正宗的堪舆之学?被世人视为经典的风水文化竟然沦落到不学无术的江湖风水术士手中,成为他们敛取钱财的一种手段,实为中国风水历史文化的一大悲哀!有诗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行善事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是周易风水文化全民化发展演化出来的一个必然的时代产物,我们称它为风水江湖文化阶段。

总而言之,中国风水文化经历了几千年风风雨雨,走过了崎岖漫长探索之路。今天,应该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正本清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艰难的探索历程,才能使传统风水文化造福人类、服务老百姓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于《中国宝鸡周易》2011年第2期)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